中华教育科技信息网络协会主办
心聚事业 , 共同发展

20221202星期五 164512

农学类校企实践教育基地共建机制研究

作者: 来源: 时间:2019-09-11 分类:学术交流
依托校企产学研合作,以实践教育基地为载体,通过组织管理体系、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建设反馈体系等系列举措,有力推进了农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梳理国内校企实践教育基地存在的问题,对基地运行模式和建设初步成效进行分析。

摘要:依托校企产学研合作,以实践教育基地为载体,通过组织管理体系、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建设反馈体系等系列举措,有力推进了农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梳理国内校企实践教育基地存在的问题,对基地运行模式和建设初步成效进行分析。

关键词:校企共建;实践教育基地;机制研究;实践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强调要努力加强实验设施、实习实践基地、共享平台等建设,这反映了实践教研基地的建设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地方高校和地方企业合作建设实践基地可以推进实践教育模式的改革,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精神、社会责任心,从而进一步提高就业竞争力。建立稳定高效的实践教育基地,对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深远影响[1]。因此,进行校企协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工作内容。

1校企协同共建实践教育基地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企业缺乏积极性

高校培养的人才较侧重理论层面,而缺乏对社会、对企业的接触和了解,实践经验不足。农学专业学生不熟悉企业生产运行,不符合企业对农业人才的实际需求。在实践教育基地建设过程中,学生很难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与企业创收原则相违背,企业普遍缺乏主观能动性。

1.2高校对校企协作模式下培养创新人才作用认识不到位

高校对校企合作的推行力度不够,导致管理制度不严格,实践内容不明确,没有起到创新的作用。

1.3校企合作普遍存在短期、低效、形式主义合作

未能发挥校企合作所带来的资源共享。传统的高校与地方企业在合作共建实践基地过程中,责任和义务模糊,未能将时间、数量、实践内容、条件、双方责任等进行明确规定,效率低,形式主义明显。

2校企产学研合作为秸秆农业化利用技术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打下夯实的基础

2.1根据专业的培养模式,建立实践教育基地

企业与高校通过教学、科研和生产的有机结合,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将育人目标、实践理念、师资条件(校内外)、实践资源融为一体,为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夯实合作的基础。(1)因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及秸秆直接还田将上茬作物虫害传染给下一茬作物等突出问题,为高效实现社会、企业人才的需求与本科生就业对接,实行“预约”培养,充分发挥理论联系实践、运用于实践的模式,以充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通过与安徽莱姆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产学研合作,安徽科技学院农学专业的学生以实践教育基地为平台,参与到安徽莱姆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管理、生产、运行中。(2)实践教育基地活动内容为本科生毕业设计提供鲜活的素材。根据毕业设计选题,在实践教育基地活动中安排学生直接参与到新产品研发、生产等实践内容中,培养学生具有分析与解决生产实际的能力、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使学生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工作作风。依托安徽莱姆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践教育基地,校企业导师分别指导,使实习生的毕业设计充分结合研发生产等环节解决实际问题,使实习学生在实践教育基地中完成毕业。

2.2实践教育基地有利于为企业培养所需人才

校企深度合作为高校学生拓宽了就业市场,同时也为用人企业提供了人才输出平台,在基地实践中优异的学生很容易得到实践单位的招聘机会,为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2]。校企协作的实践教育基地为本科生提供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平台。社会、企业的人才需求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动力源泉。在实践活动中要学会发现问题,逐步梳理出解决问题的脉络。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过程中,了解了社会、企业实际需求。校企导师指导学生参与到企业的研发中,使学生把握秸秆农业化利用的最新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企业技术难关提供技术支持。

2.3校企产学研合作为农学专业实践教育基地课程建设提供了基础

让学生的理论应用于实践实际需求是校企课程建设的重点。安徽科技学院农学院针对这个重点,与安徽莱姆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践教学基地共同合作,开设了校企课程。课程由高校教师及企业的技术人员共同编制教学大纲,实行双导师制。高校教师对学生进行理论指导,企业技术人员负责课程实践指导。校企课程的开设使学生充分掌握秸秆综合利用的工艺设计、工艺流程、生产方法等。

3秸秆农业化利用技术实践教育基地运行模式

高校是建设实践教学基地的主体,应从社会企业需求出发,构建丰富的课程体系,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为核心,必须对高校所处的角色进行精准定位,形成以市场为引导,按照“共建、共享、共赢”的建设思路,积极探索“引企入校、课堂入企”的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模式,使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3~5]。

3.1健全组织管理体系是校企协同建设实践教学基地的重要保障

(1)基地由校企共同建设与管理。高校为实践基地主要建设单位,企业为共建单位,签署双方共建协议,明确各自的权责分配。(2)构建稳定长期合作机制。根据安徽科技学院农学人才培养目标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制订学生在企业的实践中的教学内容和模式,制定相关企业实践基地教学规章制度和配套的学生管理制度,尤其是安全保障等规章制度,并与有关部门建立人员、场地等相关保障措施,保证时间基地的安全运行。

3.2创新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企业和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校企共同制订切实可行的培养方案,改革实践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具体为实验教学平台和生产实习教学平台。生产实习教学平台分为基础实践、专业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更好地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

3.3实践教育基地创建“双师型”师资队伍

高校专业教师多数群体属理论水平较高而实践能力较弱;企业技术人员实践操作能力强,但理论水平相对不足。通过实践教育基地建设过程,可以将校企双方有利于人才培养的资源相互整合,不仅对高校教师专业知识的运用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也提高了实践技能,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双师型”的高校教师;企业也选派相关的技术人员前往高校利用先进的实验设备突破技术难题,为企业的生产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3.4提高教学质量与信息反馈机制

加强实践教育基地教学质量与信息反馈工作,及时了解企业关于学生素质的整体评价及学生对自我认知的满意程度,不断完善基地的各项工作,提升校企生三方“共赢”局面,顺利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4秸秆农业化利用技术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初见成效

自秸秆农业化利用实践教育基地共建过程中,校企双方密切合作,积极探索实践教学模式,开展了秸秆农业化利用系列特色活动,运行良好。

4.1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提升毕业生综合能力

在校企协作的模式下,以社会、企业需求为人才培养的根本,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引导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势利导,给学生引导学习内在动力,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创新认知,学生整体综合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4.2完善实践教学基地条件,满足实践教学需求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的需要,在原来以农业废弃物有机肥生产线实践学习为主的基础上,增加秸秆堆制有机肥、秸秆贮藏和有机肥近红外检验等各个环节,通过参加各环节的实践活动,强化课堂理论知识,提升了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增强了社会竞争力,形成了校企产学研的良性互动。

4.3加大高校实践教学改革力度

以实践教育基地为平台,通过实践教学内容、构建信息沟通机制等系列举措,实质性地推进了安徽科技学院农学专业实践基地教学改革。安徽科技学院农学院构建了人才培养“3+1”模式,让学生大四到企业进行顶岗实践学习,在企业完成相关的实习和毕业设计。

4.4创新了校企协作实践教育基地管理体制

学校建立了三级例会制度,直接到企业现场沟通以及请企业相关负责人和管理技术人员到学校共同研讨等方式及时进行协调沟通。校企围绕实践基地建设,从组织形式、制度创新等方面进行了多方沟通,构建了秸秆农业化利用实践教育基地管理机制。

5结束语

校企协作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方法,是高校树立创新教学理念的具体内容。今后将继续从改善实践基地环境、创新校企实践模式、规范基地管理等方面加强建设。推行这种合作模式是一个持久的过程,还需要政府相关部门以及社会各行各业关心教育的人士大力支持,充分发挥校企的各自优势,把校企实践基地创建成一个可以提高高校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实践教育基地。

参考文献:

[1]张桂莲,张海清.农学类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实践基地建设[J].农业工程,2016(6)5:122~124.

[2]刘凡,蔡克迪.创新理念视角下校企合作模式的探析[J].渤海大学学报,2018(2):133~135.

[3]邹学军,崔玉波,董玉瑛,等.环境工程专业校外实践基地运行和管理机制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29):91~92.

[4]王进,林敏.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校外实践基地建设[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36)24:28~29.

[5]张农,徐剑坤,习丹阳.校企共建多层次人才实习实践基地模式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8(6):118~119.

作者:任兰天 郝冰 程昕昕 单位:安徽科技学院农学院


3229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