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革命战争年代,沂蒙山人民拥军支前,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拥军赞歌。

蒙山高,沂水长,军民心向共产党。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8月20日—25日,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全体中层及以上干部、党支部书记、兼职团委副书记赴山东临沂、曲阜两地,参观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馆、沂蒙红嫂纪念馆、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山东省政府旧址和八路军115师司令部、平邑九间棚展览馆、曲阜孔庙、孔府、孔林,聆听王成娟教授《沂蒙根据地创建与发展的历史启示》和《沂蒙精神与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专题报告,开展“踏英雄足迹、扬沂蒙精神,强担当意识,促作风建设”干部作风、能力建设专题培训。

在纪念馆、革命烈士陵园、革命旧址,学员们瞻仰烈士纪念堂、烈士纪念塔和革命烈士墓区,以聆听讲解、观看视频、现场体验等方式,仔细观摩历史图片资料和文物,重温沂蒙老区恢弘的革命历程,学习“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爱党爱军”的红嫂精神,“同仇敌忾、宁死不屈、浴血奋战”的渊子崖精神。在英烈亭前,校党委副书记欧汉生带领全体学员重温入党誓词,向粟裕将军墓敬献花圈,缅怀革命先烈。在九间棚展览馆教学点,学员们在党委书记王光文的带领下,团结一心、徒步3公里山路,参观九间棚旧址和龙顶山天池,感受九间棚人在党支部书记刘嘉坤带领下,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顽强的意志,战天斗地、艰苦创业的故事,深刻体悟“团结奋斗、顽强拼搏、坚韧不拔、艰苦创业”的九间棚精神。在圣人故里曲阜,学员们亲身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伟大教育家孔子的思想精髓。

一张张战场照片,一件件历史实物,一个个感人故事,一段段真情诉说,把现场的每一个人带到了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深切感受到革命先烈们无比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沂蒙人民踊跃支前、无私奉献的精神。“小推车宛如一部教科书,字里行间闪烁着我党我军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的永恒真理。”在参观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后,化工学院制药党支部祁秀秀如是说。经管学院第一党支部书记赵秀云说:“沂蒙精神是一尊不朽的丰碑,以党和人民的名义书写辉煌。沂蒙精神是一座闪耀的灯塔,以历史的名义昭示后人。沂蒙精神是一面光辉的旗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引领未来。”后勤党支部书记杨阿明在参观九间棚纪念馆后说道:“做到一个党员,一个形象;一个支部,一个希望。发扬沂蒙精神,做好后勤高质量的保障工作,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王光文作培训总结。他回顾了五天的培训经历,回忆了以王换于老人为代表的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重温了以红嫂精神、渊子崖精神、九间棚精神为代表的沂蒙精神。他要求党员干部把学习、弘扬沂蒙精神融入学校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和“双高”建设中,始终铭记我们从哪里来、往哪里去,传承红色基因,永葆政治本色,对党保持忠诚,恪守人民情怀。他强调,要从沂蒙精神中提高党性修养,加强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紧紧依靠群众,不断开拓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党员干部要奋勇争先,做群众的榜样,勇于担当。他进一步指出,沂蒙精神就像一面镜子、一把尺子、一剂良药,坚定了我们的信仰,激荡了我们的灵魂。我们要用沂蒙精神对照自己、衡量自己、激励自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紧紧抓住学校“双高”建设契机,干事创业,为学校卓越发展奉献智慧、贡献力量。

【栏目编辑:王泽瑞】